为活跃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气氛,促进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理论部将12月定为“艺术学理论研究学术月”,共计划举行4场学术讲座。
12月23日下午,继王雅鸣博士与张潇博士在图画书研究与佛教美术考古领域的精彩分享,青年教师张汎将研究视角转向博物馆机构中的艺术介入问题,进行了以《作为创伤记忆话语的艺术建构方式—— 博物馆中的“后大屠杀艺术”》为题的学术演讲。本次讲座由艺术理论部负责人朱宏轩教授主持,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参与了讲座。
本次讲座的第一部分聚焦研究主体的学术价值,分别呈现了关注博物馆处理创伤历史的复杂性、作为标准话语的犹太大屠杀历史事件、以及“后大屠杀艺术”表征大屠杀记忆的研究意义,特别分析了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提出的“奥斯维辛”命题延伸而来的战后艺术创作理论困境。
讲座的第二部分以作品分析的方式呈现了以色列国家大屠杀纪念机构——亚德·瓦谢姆纪念馆(Yad Vashem)中展出的“后大屠杀艺术”作品,分别从影像、雕塑及装置三个艺术类别的本体语言特征及作品与环境空间及观众的互动关系出发,分析了“后大屠杀艺术”作为记忆话语建构工具的不同方式,呈现国家意志下艺术作品处理创伤历史的过程中作品内外叙事语法的搭建。
讲座的最后部分作为个案分享的补充内容,简要说明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以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后大屠杀艺术”的机构选择倾向,进一步说明了博物馆通过艺术作品表征创伤记忆的意识形态特征。
本次讲座是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学理论研究学术月”系列讲座的第三场,12月30日青年教师张亚孺将针对身体惯习视域下的手工艺传承机制研究,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讲授,此次讲座将是本次“艺术学理论研究学术月”的收官活动,期待广大师生的积极参加与互动。(撰稿:张汎,审稿:朱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