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植物造景》与《花艺设计》课程成果汇报展于市北校区二教展厅启幕。在房小燕、孙建华、赵雪老师的指导下,环境设计专业四个班级的学子以“自然与设计共生”为核心理念,关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与环境与人的关系,作品的设计根植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实生活与生态保护,运用传统技法和科技手段为大家呈现一场美的视觉盛宴。

学院党委书记孙波、院长朱宏轩及领导班子陪同青岛校友会代表参观课程成果展
开幕式:跨界融合,启迪未来
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朱宏轩、副院长昌隽如、丁南、匡富春,环境设计专业王福云教授等共同出席了展览开幕式。朱院长在致辞中对同学们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昌院长发表讲话指出:同学们的作品从色彩、造型到植物选材均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能将课堂理论很好的转化为实践成果非常好!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对“人与自然共生”命题的深度思考;孙建华老师则从教学视角剖析课程价值:通过梳理历代文化脉络,学生以植物造景重构空间,同时结合AI设计工具优化分析图与效果图,实现了跨学科能力的突破,这种技术赋能下的创作模式,为未来环境设计开辟了新路径。
教学实践:培育复合型设计人才
本次展览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课程团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文献研究、生态科学、数字技术融入设计实践,引导学生以系统思维回应现实问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植物配置与空间营造技法,更要理解设计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社会责任。”指导老师孙建华表示。
《植物造景》展览作品中,既有对古典园林的当代转译,也有对城市微气候、社区健康等议题的创新提案,彰显环境设计专业“技术为用、人文为本”的教育理念。

《植物造景》作品
《花艺设计》作为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课程成果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花卉艺术的创造性表达与空间叙事,通过学生作品展现环境设计专业对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探索。学生通过研习东方插花的“意形之美”与西方花艺的“结构美学”,掌握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设计逻辑。

《花艺设计》作品
“我们鼓励学生走进自然,用植物讲故事——无论是生活空间的情绪疗愈,还是历史主题的文化转译,设计最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房小燕老师总结道,随着课程落幕,学子们的创作将从展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部分小组将持续优化方案,投身青岛历史街区改造与乡村景观活化项目。这场关于植物的艺术叙事并未结束——它正在城市的角落生根发芽,静待下一次花开。
近年来,学院积极构建“蓝色丝路”特色主题设计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此次课程作品展览是对学院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的一次全面展示,帮助学生拓展了专业视野、提高了专业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与发展潜力。未来,我院将继续以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与设计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黄湘怡、孙建华;审核:昌隽如)